具有争议的方案可能会阻止转基因物种的蔓延
“终结者”基因似乎在1999年的一场激烈论战中走到了尽头。“终结者”基因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基因注入农作物,产生不孕的种子,从而迫使农民每年要购买种子,而无法从头一年的收获中留取来年的种子。这样做的目的是,生物技术企业不但有了收入来源,而且获得了专利保护。由于“终结者”基因受到了普遍的反对,当时正欲收购发明此项技术公司的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Monsanto)公司发表声明,将不会把这种基因技术商业化。然而,转基因(GM)农作物的提倡者则认为,这种基因技术作为环保的一种方法应该重新被采用。
“终结者”基因于1998年获得专利,该基因能产生一种PqRIP(核糖抑制蛋白)的细胞毒素,从而导致种子无法存活。生物工艺学的监督机构觉得这种基因运用约束技术是强迫发展中国家农民变成“生物农奴”的一种工具。在华盛顿特区的科学家关怀联盟(Uni0nofConcernedScientists)中负责食品与环保的主任玛格丽特-梅隆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自己的种子,而‘终结者’基因可以让少数人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应,所以这项技术一出台就备受争议。”
为争取“终结者”基因再次投入使用,转基因(GM)农作物的支持者注意到,经过基因强化处理的植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侵害及灭绝野生植物群的潜力,比外来物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印第安纳州普度大学(PurdueUniversity)的遗传学专家威廉·缪尔强调说:“‘终结者’基因技术在控制有害基因改良植物的蔓延方面几近完美。”
“终结者”基因的批评者对此不可置否。然而,“如果这些诱导机制不甚完美怎么办?”梅隆问到了激活“终结者”基因所必需的手段。例如,最初的设计需要经过基因改良的种子浸泡在一种抗生素中来激活基因。她指出:“如果化学药品不能完全渗透,那便会使可孕的种子蔓延生长。”
考虑到目前美国有6075万公顷的农田被转基因农作物所覆盖,缪尔承认,既使“终结者”基因技术的失败率仅有百万分之一,仍有近60至75公顷的农田中存在可育作物。但是有些遏制总比没有“要强过百倍”。缪尔发现,全世界面对的是没有遏制的现状。他接着补充说,当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时,通常有一个临界极限,低于此值的微量释放不会造成物种的长期繁殖生成。当然也有例外——来自巴西的非洲化“杀人”蜂的繁殖蔓延仅源于3只蜂王。缪尔暗示,更新、更有效的“终结者”基因技术可以“使失败率降低到百亿分之一,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了。”从近来的专利申请来看,包括先正达(Syngenta)公司、杜邦等生物科技巨头们仍继续补充和完善“终结者”基因系统。
但是,携带“终结者”基因的植物会将其DNA四处传播。梅隆指出,它们可以通过花粉传播到周围的农田,从而不知不觉地毁掉附近的庄稼或野生的近亲植物。多数研究表明,花粉不会飘得太远。缪尔说,除非龙卷风或飓风扫过,否则99%的玉米花粉仅能飘散出9米远。(不过,有些调查发现转基因DNA飘落在离传播源数里之外的地方。)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亨利-丹尼尔声言,科学家仍在紧张地寻找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阻止转基因DNA的扩散。例如母体遗传技术——转基因只传给种子(母系)而不传给花粉(父系)。此项技术已在烟草、马铃薯和番茄中进行了测试。但是丹尼尔认为:“对所有的作物来说,不存在单一的基因遏制技术。”可能需要几种不同的技术来满足环保主义者和农民的要求。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