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国是否有登月经历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美苏两国是否有登月经历

admin  发表于 2017年09月18日

 

       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把率先登上月球定为关系国家荣誉的重大目标。然而,苏联当时真的在和美国进行登月竞赛吗?

`7DK5@${8}00CRUUX%TJU2R.png

       25年以前,即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了月球的土地。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在冷战时期同苏联的竞争中,取得了政治上和技术上的胜利。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苏联政府反复声明,苏联从未有过登月计划,因而所谓美苏间的载人登月竞赛,其实不过是美国单方面的“竞赛”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最近解密的苏联当时有关资料,以及当年参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空间计划的关键人士的证言无不证明,美苏之间确实有过一场登月竞赛。

      新近发现的证据表明,人与人的争斗,政治联盟的变迁以及官僚机构的效率低下,使得苏联的登月计划屡遭失败和耽搁。相反,美国的登月计划不仅在政治上始终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一直受到公众的坚决拥护。此外,技术精湛目的明确的一大批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使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及其承包人获益匪浅。因此,尽管苏联最初在人类的太空探索上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存在着上述因素,以及由于美国在太空探索的资源配置上更为慷慨有效,使得美国最终贏得了这场竞争,抢先登上了月球。

       早在1957年10月,苏联就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由此而向世界突出地显示了自己的太空探索实力。两年以后,苏联又一次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探测器,它发回了月球表面近镜头图象。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率人类之先,胜利地进入太空。正是由于苏联开始在太空探索火箭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才使得美国朝野倍感忧虑,担心美国在火箭技术上与其对手存在的差距,并最终使得肯尼迪在1960年的总统竞选中大肆渲染这—问题。

0I}3()D6TAHO2UES~5[MZ8X.png

        起初,美苏之间并没有形成一场明显的空间竞赛。事实上,若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当初能够自主行事,那么美苏之间就根本不会有这样一场竞赛。艾森豪威尔曾经反对过一些人的观点,他认为引人注目的空间成就和国家的基本实力没有多大关系,并且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批准纯粹出于政治理由的空间计划。但是,1958年7月,他创建了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这一机构杷美国各方面的资源汇聚到一起,以建立美国的民用空间计划。或许可以预料的是,美国宇航局会认为,这样一项计划过于雄心勃勃了。

而继艾森紊威尔之后就任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则发觉,太空探索和全球领导地位之间有着远为直接的联系。加加林太空飞行成功后,全世界为之欢呼雀跃,在这种形势的剌激下,肯尼迪认定,美国必须与苏联一决雌雄,在载人航天飞行上超过苏联。

于是,加加林太空飞行之后8天,1961年4月20日,肯尼迪问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有没有什么空间计划能使我们成就卓著而胜过苏联人?”他还特别问道:“我们有没有机会胜过苏联人?比如说,把实验室发射到太空中,作一次绕月飞行,发射一枚登月火箭,或者把载人火箭送上月球再让它返回地面?”此后,已被肯尼迪任命为空间政策主耍顾问的约翰逊立即着手组织了一次历时两周的紧张评估,对上述设想以及其它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作了认真研究。此外,约翰逊还就肯尼迪的问题询问过各方面的专家,并把他们根据推断作出的回答记录在备忘录中。

在约翰逊所询问的许多专家中,有一位是沃纳•冯•布劳恩,他曾在纳粹德国领导过一组火箭专家,在第三帝国行将灭亡的时候,美国军队迅速悄然地把他也带出了徳国。在4月29日的一份备忘录上,冯•布劳恩告诉约翰逊说:“我们没有多大可能在载人空间实验室上击败苏联人,但我们还是有可能抢在苏联人前面,送3人探险小组绕月飞行”,并且“我们还有极大可能赶在苏联人之前,率先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冯•布劳恩认为,登月飞行是美国胜过苏联的极好机会,因为“要做到这一点,火箭的性能就必须超过他们现有火箭的10倍。这样的火箭我们现在还没有,而苏联人也不大可能有。”他还说:“只要全力以赴地大干一场,早则1967年,晚则1968年,我们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1961年5月8日,约翰逊向肯尼迪呈送了一份备忘录,上面记载着他的审査结果。这份备忘录的签署者是美国国家宇航局局长詹姆斯•韦布和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两人在备忘录中建议,把“60年代末以前”实现载人登月探险定为美国的一大目标。他们认为,“我国必须作出积极的决策,推行必要的计划,以便提高我国的威望。在我国同苏联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成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健因素。”两人还指出,月球探险和行星探索乃是“冷战的流动战线上大决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肯尼迪总统接受了上述建议,并把它们提交给5月25日的国会众参两院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肯尼迪说:“我认为,我们应该率先登上月球……在这一时期,没有哪项空间计划能比载人登月计划更能产生轰动效应,更能给全人类留下深刻印象……尽管我们不能保证,我们将在某一天率先登上月球,但我们可以保证,登月计划的任何疏忽都将使我们败居下风!”肯尼迪还发誓说:“美国人理应在60年代末以前,踏上月球的土地”。肯尼迪总统要求美国全力以赴争取登月计划成功的号召,唤起了美国公众同心同德的一致响应。因此,在肯尼迪发表讲话以后的几周内,对于美国全力实施登月计划一举是否明智,美国公众和各个政治派别几乎没有异议。在1961年剩下的几个月里,美国国会把国家宇航局的预算猛增了89%之多,并且第二年又增加了101%。在1961年至1963年间,美国宇航局的雇员从1.65万人剧增到2.8万人以上,而致力于美国空间计划的承包人,也从不足6万激增至20万以上。

3BE03CNGE)`C)8@[{}QWOKY.png

在肯尼迪发表讲话后的第一年时间里,美国爆发了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险些延缓了美国登月计划的进展。争论的焦点是,哪种方法最为有效,能够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之后再返回地面。一种方法是利用几枚火箭,把登月飞船的几大部件分别送入地球轨道,再对接起来送上月球。起初,肯尼迪总统的科学颐问杰罗姆•韦斯纳以及国家宇航局的一些要员都倾向于"地轨对接”这一方案,而且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对绕地飞行技术的潜在军事用途很感兴趣。

随着他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肯尼迪总统“69年年底以前登月成功”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宇航局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倒向另一种方法,即所谓的“月轨对接”。按照这一方案:整艘阿波罗飞船都只通过一次发射送入太空,并直接飞入环月轨道,然后一只小型登月舱同飞船主体分离,把宇航员从环月轨道送到月球表面,再返回到飞船主体,最后飞船主体再返抵地球。

采用月轨对接法,阿波罗飞船的总重量就可以大大减轻。这样一来,只用一枚土星5号火箭,就可以完成阿波罗登月使命。于是,囯家宇航局的官员纷纷抵制韦斯纳的反对意见,一致同意实施月轨对接方案,认为这一方案最有可能按照肯尼迪总统的时间表,实现登月飞行这一目标。因此,到1962年年底,美国的登月计划就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而苏联的情况则不可同日而语。

直到几年以前,苏联官方仍然宣称,登月竞赛只不过是美国单方面的“竞赛”,并且苏联政府一直对其登月计划的存在严守秘密。随着公开性的实现和苏联的解体,这种局面已大为改观。最后,曾在60年代参与执行苏联空间计划的几位关键人物(其中尤值一提的是瓦西里•米中。他曾在1966年至1974年间主持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得到了官方的准许,把自己对那个时期的回忆录公开发表了。1989年8月18日,苏联的《消息报》发表了一篇长文,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叙述了苏联未能成功的登月进军。此后,越来越多的苏联登月设备照片和有关技术说明披露于世,使得西方分析家和空间问题评论家有机会一睹真情。最近,法国的空间问题研究员克里斯蒂昂•拉迪尔(Christian Lardier)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在揭示这类资料上起了特别宝贵的作用。这样,人们就能看清,苏联当年实施的登月计划究竟有多么庞大。

1961年6月,在首次与苏联总理尼基塔•赫鲁晓夫举行首脑会晤吋,肯尼迪曾两次向他提出,美苏两囯应该共同实现登月目标。赫鲁晓夫当时未置可否,这或多或少是因为肯尼迪宣布的登月计划出乎预料而使苏联人大为震惊。由于苏联领导人对本国的空间技术过于自信,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美国会在这一领域真正同他们展开竞争。

5%LV1879BZMTG}A8E`69GJH.png

为此,苏联政界争论了三年多的时间,最后,苏联领导人才初步决定,苏联也要建立自己的登月计划。当时,苏联各大设计局(拥有空间技术实力的苏联工业机构)那些势力显赫门户森严的大员都在相互争权夺利,企图首先抢到与登月使命有关的人力物力,而唯恐落在他人之后。这类内耗给苏联造成了巨大障碍,使之无法建立一项统一协调的登月计划。

谢尔盖•柯罗廖夫当时是苏联一个设计局的空间技术总工程师,负责主持该局的工作。他在苏联的许多方面和美国的沃纳•冯•布劳恩平起平坐。在那以前,苏联用于航天飞行器发射的所有火箭,都是由柯罗廖夫设计的,并且这些火箭所发射的大部分有效载荷的研制计划,也都是由他主持的。此外,他还是航天计划热情有力的倡导者。由于柯罗廖夫的工作是绝对保密的,所以他的公开身份只是“总设计师”,直到他去世以后,他的名字才公诸于世。

60年代初期,苏联的空间计划遭到不幸——柯罗廖夫个人和所在组织卷入了同瓦伦丁•格鲁奇科的冲突,后者是气体动力学实验研究所所长,苏联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设计师。他们两人之间的纷争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后来,两人又为苏联太空火箭下一代发动机的设计思想发生争执。柯罗廖夫想用高能液氢作发动机的燃烧剂(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上面两级发动机就是用的液氢)。而格鲁奇科却只对用双组份自燃化学剂作燃料的发动机感兴趣,这类化学剂属于剧毒物质,相互接触时自动起火燃烧,例如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即属此类。

由于两人的的争论非常激烈,格鲁奇科梗拒绝和柯罗廖夫一起研制新型火箭,而使他的研究所和弗拉基米尔•契隆梅所领导的另一设计局结盟,共同竞争登月工程。契隆梅的设计局曾经研制过军用导弹,但对太空火箭却一点经验也没有。另一方面,契隆梅的代理人之一,是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这种关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契隆梅也早有野心,想把自己设计局的势力扩大到柯罗廖夫的地盘。

在诸如太空探索一类重大技术问题上,苏联领导层在作出决策以前,都要听取苏联科学院的建议和介绍。于是,当时的苏联科学院院长蒙斯迪斯拉夫•凯尔迪什,受命向苏联政府介绍未来空间计划各项竞争方案的技术长短。凯尔迪什及其同事选择了一条政治阻力最小的路线,并且在赫鲁晓夫倒台以前,对柯罗廖夫及其竞争对手都没有一味偏袒。

从1961年下半年起,契隆梅的设计局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没有放在如何实现登月目标上,而是设法送宇航员上天作绕月飞行,并且甚至设有打算让飞船进入环月轨道。这项飞行计划打算采用UR-500号火箭(后称“质子号”),其前身是契隆梅所设计的几种洲际导弹火箭发动机之一,几种设计均没有成功。此外,契隆梅还建立了一项过于雄心勃勃的计划,目的是研制一架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式空天飞机,要求这种飞机能够飞抵月球,甚至飞抵其它一些行星。

7VU_@(8P05}TG8~X9SB2EET.png

1964年8月,契隆梅设计局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批准,研制宇宙飞船即UR-500号火箭,在1967年10月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以前,送宇航员作绕月飞行。然而,虽说契隆梅在同柯罗廖夫的竞争中明显取胜了,但这胜利并没能维持多久,1964年10月,苏共中央政治局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

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领导层很快便发现,在绕月飞行计划上得到最多资金的契隆梅设计局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于是,该设计局很快便失去了苏联领导人的支持,与绕月计划有关的合同也被取消了。

那吋,柯罗廖夫并没有完全被排斥在苏联的空间计划之外。在成功地采用经过改装的洲际导弹,初步实现把苏联航天飞行器射入太空的目标之后,他就一直在考虑设计新型大推力太空火箭,并把这种火箭命名为“N-1”号。1962年年中,凯尔迪什所领导的空间计划委员会授权给柯罗廖夫,要他负责研制N-1号火箭的改型,使之能把75吨重的载荷射入环地轨道。然而,该委员会没有批准柯罗廖夫的另一项计划——利用N-1号火箭把飞船部件射入太空,再在环地轨道会合对接后进行登月飞行。按照当时的计划,N-1号火箭必须在1965年年底以前作好试验飞行的准备。由于无法从格鲁获得所需技术,柯罗廖夫只好从其它途径寻求他所要的火箭发动机。于是,他向尼古拉•库兹湟佐夫领导的设计局求助,该设计局以前只研制过飞机发动机。面对柯罗廖夫交给的任务,库兹湟佐夫手下的研制组织只能差不多—点一滴地从头开始研制空间火箭发动机。而在规定的一点时间内,库兹湟佐夫所能做的,只是研制出一种推力很小采用传统燃烧技术的火箭发动机。而要获得绕月飞行所需的足够推力,N-1号火箭的第一级就非得安装30台这种发动机不可。(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的第一级只有五台发动机。)

赫鲁晓夫垮台之后,苏联的空间计划改变了方向。或许是因为再不用惧怕好发火的赫鲁晓夫,1964年12月以前,凯尔迪什领导的委员会最后终于初步批准了柯罗廖夫的载人登月计划。经过修改的柯罗廖夫登月计划采用设计有所改进、推力更大的N-1号火箭。此外,该计划准备采用的绕月飞船部件对接法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是相同的。1965年5月,苏联政府建立了“通用机器制造部”(the Ministry of General Machine Building),以便监督执行该国的空间计划。通用机器制造部把柯罗廖夫的登月计划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苏联的登月计划要求在1968年率先实现登月目标,此时苏联仍然希望在登月探索上击败美国。

正当苏联的空间计划方兴未艾之时,灾祸降临了。1966年1月,柯罗廖夫在作外科小手术时,意外地去世了,使得苏联的空间计划失去了才干非凡得力有为的领导人。在柯罗廖夫之后继任的瓦西里•米申,即没有柯罗廖夫那样的政治地位,领导能力也不能和柯氏相提并论。于是,同各个政府部委以及其它设计局无休无止的争斗,一再延误了登月计划的进展。与此同时,契隆梅还在继续推行另一项登月计划。更糟的是,改进后的N-1号火箭仍然缺乏足够的推力,于是只得花更多的时间来修改设计。

BF94[3B$5TDLV8N1QOF7@[Y.png

直到1966年11月,凯尔迪什领导的委员会才最后批准了登月计划。次年2月,苏联党政领导联合签发了一道命令,支持实施这项计划,但苏联政府为这项空间计划配备的人力,仍然十分有限。而苏联政府此时为首次登月规定的日期,又推迟到1969年下半年。

美国清楚地知道,苏联决定继续改进N-1号火箭,但在好几年时间里,美国一直没有把握,苏联究竟打算把这种火箭用于何种使命。1964年,美国的间谍卫星发现,苏联正在为一种庞大的新型火箭建造发射台。1967年,美国的间谍卫星还摄下了正处于建造过程中的第一个这类发射台。在1967年3月的一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已于1992年解密)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指出:“苏联可能根据自己对我国的阿波罗太空飞行时间表的理解,认为自己还有希望抢先登上月球,因而有可能加紧推行登月计划,以便切实做到这一点。”

1965年和1966年,在10次成功发射“双子座”号双人宇宙飞船之后,美国宇航局看来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进一步进行阿波罗号的试验飞行,然后在1968年实现登月探索。然而,1967年1月27日,美国的登月计划遭受了一次惨痛的挫折,阿波罗204号飞船(以后更名为阿波罗1号)在发射台上进行倒计时试验时,不幸发生了电气火灾,3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身亡。尽管美国宇航局因此而遭到猛烈批评,但它从未动摇。由于美国国会和白宫对宇航局的事务干预甚少,于是该局迅疾开始自行调査事故真相,并且很快就找到并解决了起火原因。1967年年底以前,美国宇航局重新确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间表,打算在69年年终以前完成首次登月飞行,与苏联的登月计划规定的时间大致相同。

于是,美苏两国不得不转入第二阶段的竞赛,看谁能枪先到达月球附近。赫鲁晓夫时代结束之后,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和阿列克塞•柯西金为首的苏联新领导层,要求柯罗廖夫制定一项类似于契隆梅的绕月飞行计划。当时,契隆梅的计划已经被取消了。此时,苏联仍然希望在1967年10月作绕月飞行。在经过近一年的时常十分激烈的谈判之后,柯罗廖夫和契隆梅在1965年9月达成了一项计划,决定在契隆梅的UR-500号火箭上,加装柯罗廖夫正在为N-1号火箭研制的上面一级发动机,以及柯罗廖夫设计局正在为新型联盟号宇宙飞船研制的双人改型座舱。

尽管UR-500号火箭年最初的几次试验发射都成功了,但随后的几次发射却暴露出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此外,联盟号宇宙飞船在1967年4月作首次飞行时着陆失败,导致所载的一名宇航员不幸死亡。由于遭受了这一连串的挫折,苏联已不可能在1967年月作首次绕月飞行。虽然如此,1967年和1968年的多次试验导致“探测器5号”飞行计划在1968年9月获得成功,在这次飞行使命中,UR-500号火箭把经过改进的联盟号飞船射入太空,飞船载有一些活的生物,其中包括几只海龟,在作完绕月飞行之后,飞船成功地返回了地球。这样看来,苏联宇航员很快就能完成绕月飞行。

在苏联实施探测器5号飞行计划时,美国官方还没有宣布为绕月飞行定的计划,然而事实上并非没有这种计划,直到进入1969年以后很久,美国才透露了这项计划。1968年年中以前,美国拟定了计划,在当月对经过改进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指挥服务舱进行首次轨道试验飞行,并准备用这种飞船座舱送宇航员作绕月飞行和返回地面。然而,准备用来送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的分离式登月舱的研制工作,却滞后于计划规定的时间数月之久。因此,看来美国不大可能在1969年2月或3月以前,使登月舱作好准备,以进行绕地试验飞行。

美国宇航局休斯敦载人航天器中心代理主任乔治•洛认识到,由于登月舱试验飞行的延误,美国真有可能实现不了肯尼迪总统最初定下的最后期限——在60年代末以前完成登月飞行。于是,1968年8月9日,洛提出了一项大胆计划——在阿波罗空间计划中,增加一项飞行计划,让土星5号火箭载送有3名宇航员在内的指挥服务舱作绕月飞行。

这样一项飞行计划显然带有巨大的风险,因为这意味着把宇航员送到月球附近的日期比原定计划大大提前。而且,这将仅仅是在1967年阿波罗号飞船座舱突然发生火灾以后,经过改进的阿波罗号飞船的第二次飞行!此外,土星5号火箭在此之前也做过两次发射,并且第二次发射已暴露出好几个重大问题。然而,洛的大胆计划使美国宇航局获得操纵近月飞行的实际经验,并且这将比原计划提前数月之多。增加的这次绕月飞行不仅会大大提高按期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可能性,而且将会使美国有更大的可能,抢在苏联之前到达月球附近。

洛的大胆计划只是遭到了美国宇航局局长韦布和该局载人航天计划主任乔治•米勒的短暂反对,便很快得到了宇航局的认可。一周多一点的时间以后,美国宇航局便完成了对其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修改,决定在发射之前四个月,新增加一项指挥服务舱的飞行计划。对于这项大胆而又惊人的飞行,美国一直严守秘密,直到当年10月,在阿波罗7号飞行使命中,指挥服务舱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美国才不再对此保密。1968年11月11日,美国宇航局正式批准了飞向月球的阿波罗8号飞行计划。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加紧进行同美国的竞争。1968年10月,经过改进的联盟号宇宙飞船载着一名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绕地试验飞行。一个月以后,探测器6号飞行计划使与联盟号类似的一艘未载人飞船又作了绕月飞行,但却远没有前者那么成功。这艘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发生了舱内压力下降事故,若是当时飞船载有宇航员,他们便会不幸死亡。

尽管如此,苏联还是准备在当年12月初,实施又一项探测器号宇宙飞行计划,送两名宇航员作绕月飞行。米申和苏联宇航员皆愿为此大冒风险,因当时他们已经知,美国打算东在该月晚些时候送宇航员作绕月飞行。本来这次发射可以为苏联提供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使之能够抢在美国之前实现登月目标,但事实上苏联并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就在原定发射日期之前几天,苏联领导人突然取消了这次飞行计划,大概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次飞行风险太大。

在登月飞行前最后几周的训练过程中,阿波罗8号飞行计划的宇航员们都已清楚地知道,苏联能在何时实施绕月飞行。在和笔者当中的一位(Logsdon)进行交谈时,当年这次飞行计划的飞行组长弗兰克•博尔曼回忆说,在苏联人可能抢先的最后时间过去之后,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且他这时方才感到,世界上尚未有人抢在自己之前,实现史无前例的近月飞行。

1968年的圣诞前夕,阿波罗8号进人绕月轨道,离结束登月竞赛已不远了。这次飞行所取得的成就为历史性的阿波罗11号飞行开辟了道路,仅仅7个月以后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把美国国旗插在了月球的土地上。

在美国的阿波罗8号和阿波罗11号飞行成功后,苏联的登月计划便湮没无闻了。但是苏联并没有立即放弃登月计划,1969年和1970年,苏联还进行了两次探测器号无人绕月飞行。此后不久,苏联便完全取消了绕月飞行计划,因为事情已经很清楚,阿波罗号的成功已使其成就完全失去了光彩。

苏联登月计划的命运更为不妙。1969年2月,苏联进行N-1号火箭的首次发射。然而起飞后一分钟,火箭就失灵。第二次发射是在7月3号(即阿波罗登月发射之前13天)进行的。这次发射的结果是火箭在发射台上意外爆炸,使得发射场的大部分设施惨遭破坏,并把苏联的登月计划耽搁了两年之久。此后,N-1号火箭在1971年7月和1972年11月的发射,也均遭失败。          

按照柯罗廖夫设计局的推论,即使苏联人在太空探索上成不了第一,也还能算是最出色的。在米申的领导下,苏联人对自己的空间计划重新作了安排,目的是为了延长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逗留的时间,以便盖过美国的6次阿波罗飞行中宇航员所作的短暂停留。1974年年初以前,米申仍然认为,他和他的副手已经找到了早期出现的问题根源,并且离成功不远了。然而,1974年5月,米申的设计局局长一职被格鲁奇科取而代之,而后者早在10多年以前,就曾为N-1号火箭发动机的选择问题同柯罗廖夫发生激烈争执。

“新官上任三把火”,格鲁奇科所烧的其中一把火,就是终止N-1号计划,并且还拆掉了剩下的10枚N-1号火箭。米申不同意这样处理,认为至少应该对快要方发射准备就绪的两枚N-1号火箭进行试验。然而他的反对意见毫无效果。格鲁奇科及其上司没有按前任的要求,继续执行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登月计划,而是作出了近于变态的反应,把前任多年辛劳成果不菲的证据几乎全毁掉了。于是,从70年代初期起,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就一直是完全致力于宇航员在绕地轨道的长期飞行。

在美国宇航员实现了踏足于月球土地的目标以后,美国的登月计划也很快就结束了。第6次亦即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飞行组是在1972年12月离开月球的。至此,美国的登月计划已经完全实现了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定下的各项目标。

OO{3GZ5J[JO16N}20P~6@{O.png

登月竞赛是否真的值得抢先取胜?据我们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这场竞赛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的。作为冷战中的一项行动,登月竞赛应该主要放在当时的对外政策这一背景下来考察。从这一前提来看,登月成功无疑是一大胜利。毫无疑问,阿波罗登月计划助了美国一臂之力,使美国有机会在世界范围内寻求60年代期间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可以这样说,登月成功向世人证明了美国的技术实力。

同样,苏联登月计划失败向世人昭示的,也不仅仅是苏联在国际声望上的失败。1961年,登月竞赛开始之际,美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认为,苏联能够强有力地追求太空探索的长远目标。60年代苏联在太空探索上的主导地位的最终消失,使其当初强大竞争力的形象不禁黯然失色,并且大大削弱了苏联在世界事务上的说话地位。

肯尼迪总统在短暂的任职期间,始终对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上的竞争很矛盾。在就职演说中,他曾对苏联提出,“我们应该共同开展星际探索。”在宣誓就职后不久,他还要求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务院起草计划,以加强美苏两国在太空事务上的相互合作。这类计划送达白宫的时候,正值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绕地飞行成功的日子。加加林的太空成就使肯尼迪深信,美国必须在太空探索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1963年9月20日,他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时又说:“人类的首次登月飞行为什么要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呢?!”

肯尼迪一直对美苏两个空间探索超级大国的相互合作梦寐以求,这一梦想最后终于快要成为现实了。去年12月15日,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和美国宇航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和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几项协议,决定两国联合开展一系列的太空探索话动。这种相互合作终将导致以美俄两国为主,联合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力量,共同建立一个国际空间站。这一空间站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不久投入运行。

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冷战的对抗竞争一直是美苏两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生命活力。然而,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太空探索事业若是要在21世纪继续开展下去,就必须依靠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国际空间站可以起到新型对外政策的先导作用,而新型的对外政策则可以把世界各国团结在一起共同进行对宇宙空间的和平征服。

                                  [郑小石 译 郭凯声 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