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食谱的骗局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基因食谱的骗局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5日

2000年6月26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站在白宫东厅,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喝彩,并将人类基因组图谱称为“人类绘制的、最重要、最奇妙的图谱”。那时,他完全没有料到,这项研究计划的完成,让某些狡猾的商人看到了巨大商机:给骗人的商品穿上高科技外衣。短短几年,互联网上涌出了大批“专家”,大肆宣传“营养遗传学”(nurtigenetics),声称能根据每个人的遗传信息,制定相应食谱,让顾客的骨骼更加粗壮、头发更加柔韧亮泽、身体更健康,并不失时机地向人们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和膳食补充剂。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专家”没有实现任何承诺。发生在这个新兴领域的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它让我们看到经济利益的力量多么可怕:在科学家还未充分了解特定基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时,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完成了商业化进程。

根据DNA序列,科学家将逐渐建立一套检测和治疗方法,用于预防、诊断乃至治愈疾病。同时,这也为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对于同一种食品、药物、过敏原或其他刺激物,不同的人可能反应不同,这是由个体间的基因差异造成的。个性化医疗正是基于人们对这种差异的认识。理想情况下,基因检测可以告诉我们,哪一种药物或疗法对于某个病人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科学家正在开发这样的检测方法。2007年夏天,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检测产品,医生可以用它估算病人对丙酮苄羟香豆素(warfarin,一种血液抗凝剂) 的最佳使用量。未来,必将出现更多的基因检测法,为病人寻找更合适的药物。

基因食谱的骗局.png

追随这股潮流,一流大学的营养学及遗传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食物如何启动或关闭特定基因,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如何通过饮食来弥补某些基因变异导致的生理缺陷。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早在1963年,就有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基因检测方法,来诊断一种与饮食有关的代谢疾病 ——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甚至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了食疗的基本概念。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大大降低了科学家研究饮食与疾病(尤其是由基因导致的疾病)间的关联性的难度。通过遗传分析,我们的确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个性化饮食建议,但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基因变异与疾病

人类基因组中最长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一个末端,透过它,我们既可以看到营养遗传学的前景,也会得到一些警示。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名叫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当体内一种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浓度升高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就会促使它分解。有一些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会增加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几率。但这种关联性并未得到广泛证实。

如果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合成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偏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就会不断累积,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当我们弄清楚了基因突变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开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方案:将基因检测纳入常规检查,一旦发现某人体内编码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可以向他提供食疗建议,比如多吃菠菜、大豆以增加维生素B的摄入量,或者直接服用维生素B。但目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样做能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实际上,5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发现,虽然维生素B确实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但补充维生素B并不能降低心脏病或中风的发病率。因此,科学家开始怀疑,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可能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最近一次相关试验的结果发表在2007年9月12日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该杂志发表评论说,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证明,补充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维生素可以预防心脏病。

然而,在弄清楚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是否真正存在联系之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相关基因的检测方法已经商业化。同时,还有不少商人开始向大众推销其他的基因变异检测服务,尽管对于这些基因变异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学术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没有价值的检测报告

甚至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前,营养遗传学信息的市场潜力就已经让一群企业家蠢蠢欲动。在克林顿宣布基因组计划完成的同一个月,一家创立于英国的小公司 —— 塞欧纳(Sciona)就以“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指导健康饮食”为卖点,向公众售卖第一个基因检测产品。Genelex 、Genovation和Suracell等同类公司,也分别推出各自的基因检测产品,大举进军营养遗传学市场。

Cellf是塞欧纳公司提供的产品之一。你只须登录网站,支付269美元,就能获得这项产品的相关服务。很快,你会收到该公司寄来的产品包,里面有一张说明书、一份调查表以及用于采集DNA样本的器材。按照说明书填好调查表(待填项包括年龄、体重、酒精摄取量、吸烟状况以及其他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从口腔内壁采集到DNA样本后,就可以将这两样东西寄回公司。3周后,塞欧纳公司寄来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告诉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相关基因及另外18种基因的变异体类型,并据此提出合适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人们对基因检测的需求似乎越发旺盛:2003年—2006年,一家公司售出了35,000多个营养遗传学检测产品。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风险投资家坐不住了。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坚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DNA检测代表着未来遗传学的走向,并向塞欧纳公司投资了数百万美元。

政府和消费者团体却对营养遗传学表现出了与商家截然相反的态度。他们向塞欧纳公司施压,迫使该公司将基因检测产品从英国化妆品公司美体小铺(Body Shop)的各大专卖店撤出。在英国无法立足,塞欧纳公司决定迁往美国发展。人类遗传学协会(Human Genetics Commission)是英国政府的智囊之一,它经常就遗传学的新进展及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向政府提供建议。协会主席海伦娜·肯尼迪(Helena Kennedy)解释道:“我们担心他们过分吹嘘产品的能力。我们曾提醒塞欧纳公司,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我们将公开查处他们的产品。”

2006年夏季,出于对直销型基因检测产品的担忧,美国审计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进行了一次小规模卧底调查行动。调查人员虚构了一些消费者资料,并按照网上提供的地址,将调查问卷和DNA样本寄给4家资历不明的基因检测公司。

指挥这次调查行动的司法鉴定审计员格雷高利·库茨(Gregory Kutz)有一个9个月大的女儿。调查人员总共为14个虚构消费者购买了DNA检测产品。在他们使用的DNA样本中,有12个来自库茨的女儿,而另外两个则来自一位在美国国会调查机构工作的48岁男子。与DNA样本一起寄回检测公司的调查问卷,都以不同年龄、体重和生活方式的成年男子或女性的名义填写(见第51页图)。

调查人员向一家公司寄出了两份相同的DNA样本——都来自库茨的女儿,但得到的检测结果竟然相反:这家公司在一个样本中检测出了一个基因变异体,而在另一个样本中却没有发现这种基因变异。当然,美国审计总署也承认,这些公司的检测报告并非完全捏造。调查人员曾用空白样本和猫、狗的DNA试探这些检测公司,但都被他们识破了。

审计部门还发现,这些公司对DNA信息的使用存在严重问题。2006年7月,库茨在国会委员会上作证说,营养遗传学公司普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调查人员利用虚构的消费者资料,从基因检测公司得到检测报告后,发现报告评估了多项指标:受检者的心脏和骨骼健康、抗氧化活性以及对炎症和胰岛素的敏感性。然而,美国审计总署却认为,仅凭基因检测的结果和调查问卷,根本不能科学地对这些生理状况作出评估。调查人员也说,这种根据遗传信息得出的饮食建议,是“没有医学根据的”,而且“太过含糊,不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些“个性化”检测报告中,检测公司作出的预测要么适用于任何受检者,要么完全根据受检者填写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无论DNA检测结果如何,检测报告都会劝诫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改变饮食习惯,叫抽烟的人戒烟,建议没有吸烟的人不要抽烟。美国审计总署的调查人员得出结论:“无论检测结果是什么,这些公司提供建议的依据只有一个:我们编造的受检者的生活方式。”

DNA检测报告还另有用途:作为向消费者推销膳食补充剂的“科学依据”。在美国审计总署的调查报告中,记录了一家公司根据个人资料,向顾客提供的“对应于DNA检测结果”的个性化营养建议。该公司的每个顾客都会收到一条相同的建议,那就是每年花费1,200美元去购买一个营养套餐。实际上,这些营养套餐在超市和药店中的价格,最多不过35美元。

美国审计总署的这次调查让我们意识到,这些以赚钱为目的的营养遗传学检测,只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些简单建议,比如让消费者注意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有些公司还试图说服消费者,让他们花高价购买不一定能降低患病风险的膳食补充剂。

 

法律漏洞

虽然营养遗传学只是基因检测领域的一部分,但它可能会影响整个基因检测领域。目前,很多检测只是预测性的,也就是说它们要检测的,并非病人即将面临的疾病,而是预测受检者在今后(有时是几十年之后)可能患哪些疾病(比如乳癌或亨廷顿舞蹈病)。当一位病人想要进行基因检测时,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先由遗传学顾问提供咨询,再由病人决定是否接受检测,因为检测结果可能会显示病人有患某种不治之症的风险,从而使病人失去生活的勇气。遗传学家担心,互联网上不科学的营养遗传学检测会让公众对正规检测丧失信心。

大学里的营养遗传学研究者,仍在探索将饮食与基因联系起来的应用前景,但他们面临着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基因检测方法相对直接,一般检测的是会导致疾病的基因变异。如果想通过营养遗传学分析,就能解决一些医学难题,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致命疾病牵涉到很多致病因素,其相关基因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基因中,有些是我们已知的,但更多的科学家还没有鉴定出来。况且,基因之间还会相互影响!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很难捉摸。即使我们发明了一种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方法,科学家还得从繁杂的检测结果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告诉受检者下一步该怎么做。改变饮食习惯(例如改吃钙质丰富的食物)是否会比普通营养建议(多吃水果蔬菜)更有利于降低患病风险?目前的一切答案都只是猜测。

有些人严格遵循营养建议——合理饮食、坚持锻炼,但最终还是生了病。这些运气欠佳的人,也许本来就具有患病的遗传倾向。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人类遗传学研究生项目负责人卡罗琳·利伯(Caroline Lieber)说:“另一方面,许多人完全没有已知的遗传风险因子,却也得了癌症。”如果告诉一个人,由于具有某一特定基因形式,他患癌症的几率要比常人低,这可能会提高他的安全感,改善心理状态。但利伯怀疑这样的做法:“他们就可以不采用乳房X光检查(mammography)、结肠镜检查(colonoscopy)等可能挽救生命的预防措施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根据呢?”

FDA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都强调,这些基因检测缺乏科学依据,检测结果不能“安全或有效地”用于指导营养摄取。两大部门重申了他们对商业化基因检测服务的疑虑。随着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多基因疾病的基因检测服务的出现,加强家用基因检测产品的管理显得越来越迫切,因为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才能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详尽分析。

FDA只对几种基因检测产品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控,但在美国市场上,基因检测产品已多达千种。根据规定,必须经过FDA审批的,只限于那些作为医疗器材,出售给临床检验室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检测产品。然而大多数的基因检测产品(包括那些营养遗传学公司制造的),都是以家用目的设计的,因此出售这些产品并不需要得到FDA的批准。营养遗传学检测产品能避开管制,还有一个原因:在名义上,它并没有用来诊断疾病。美国审计总署却发现,检测公司寄送的报告中,包含了对于患病倾向的预测,而这可以被解读为诊断。

在“自由”的网络中,营养遗传学公司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另一面:它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但也可能被别有所图的人滥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遗传学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凯西·哈德逊(Kathy Hudson)说:“如果没有专家对这些检测产品进行评审,也没有对实施检测的实验室进行管理监督,个性化医疗不可能实现。”

营养遗传学被滥用,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购买相关产品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寄予厚望的人。当然,如果营养遗传学能促进基因检测管理体制的建立,科学界和工业界将会看到希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那些看似无用的研究成果转变为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医药产品。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