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宇宙中,不时会有一些令人激动的事件,发生在我们恰巧仔细观测的几个区域里,就像最近M51涡状星系里的那颗超新星一样。M51是一个美丽的旋涡星系,距离我们约3 000万光年。2011年5月,该星系中一颗恒星爆炸后发出的光线抵达地球;随后,有关这一天文巨变的报告和照片,就如同雪片一般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天文学家迅速确认了,这颗编号为SN 2011dh的超新星,是由一颗大质量恒星坍缩引起的,不过这颗已经消亡的恒星究竟属于哪一种类,目前还不得而知。天文学家试图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早前曾被密切关注过的M51涡状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05年就已经对该星系进行了细致观察),也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人员将2005年那次拍摄的照片,同2011年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就能找到那颗超新星的前身——一颗毫不起眼的黄色超巨星。
不过,一些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如果真是这样一颗巨型恒星坍缩,所产生的这颗超新星未免也太冷了一些。所以,这组研究人员最初的研究数据指向的是另一颗较小、颜色较蓝的恒星。它的位置可能紧邻着那颗黄色超巨星。“实际情况可能是,黄色巨型恒星遮挡住了那颗爆炸的蓝色恒星——我们曾这样推测,”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斯凯勒·凡·迪克(Schuyler Van Dyk)介绍说。
但另一组研究人员却得出了不同结论。现供职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贾斯廷·蒙德(Justyn Maund)和同事猜测,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的那颗黄色恒星正是爆炸的那颗。但在2011年,没有人能确定谁是谁非,因为超新星耀眼的亮光完全遮盖住了人们想要观测的区域。
直到今年3月,当超新星的亮光已经明显黯淡下去之后,凡·迪克和同事操控哈勃太空望远镜再次对那片区域进行了观测。令他们惊奇的是,那颗黄色超巨星不见了,说明果然是它发生了爆炸,产生了那颗超新星。凡·迪克承认,“另一组研究人员实际上是正确的”。作为第一作者,他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不过,这颗超新星的传奇故事并未就此终结。科学家发现SN 2011dh是一种很罕见的IIb型超新星,是由一颗已被剥去大部分外层氢壳(可能是由一颗临近伴星吸引导致)的巨大恒星坍缩产生的。如果这个解释正确,那颗超巨星的幸存同伴应该仍然存在。随着超新星残余的耀光持续黯淡下去,那颗“幸存者”应该即将在哈勃太空望远镜里显露真身。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