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有关人体寄生菌的研究中,我们总是把聚光灯朝向肠道菌群。殊不知,寄生菌同样存在于女性的乳房中——发表在《应用和环境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乳腺中的多种菌群和肠道菌群一样,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授、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格雷戈尔·里德(Gregor Reid)表示,“在女性乳房中,即使是少量的细菌也足以对乳腺癌产生极大的影响——或是增加患癌几率,或是抑制癌症发生。”
在美国,每8位女性中就有一位会患上乳腺癌,但大多数患者的致病原因却不得而知。已知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倾向性、环境变化等,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菌也是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影响因子。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当前有研究显示,这可能是由于母乳有益于乳腺中有益菌群的生长。
里德和他的团队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入研究下去。他们召募了58位因良性或恶性肿瘤而接受过乳房肿瘤摘除术或乳房切除术的女性,以及23名接受过隆胸或缩胸术的健康女性,分别从她们身上采集乳房组织样本,并分析其中细菌的DNA。分析结果表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乳房中的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及肠杆菌水平明显偏高,而健康女性乳房内则是乳球菌、链球菌居多。
美国韦恩癌症研究所(John Wayne Cancer Institute)的免疫学专家戴尔芬·李(Delphine Lee,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不管是从外部还是内部条件来看,乳腺成为细菌聚集地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乳房通过乳头和导管系统与外部环境联通,使细菌可以进入其内部。细菌进入的方式还包含表皮伤口等机制,不一而足。但目前还无法确定,是这些在乳房肿瘤周围的细菌导致了癌症发生,还是肿瘤为这些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如果乳腺癌的罪魁祸首真的是细菌,那它们的致病机制又是怎样的呢?研究者猜测,也许一些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群能对DNA造成损伤,而另外一些细菌会诱发炎症,从而最终导致癌症发生。里德表示,准确的致病机制只有经过后续深入的动物试验才能得出,但他希望,后续的研究者可以利用病人乳房中的菌群组成,作为乳腺癌筛查的生物标记,或是培养有助诊断和治疗的益生菌群。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