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终端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工程 • 技术

可穿戴式终端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配有带触摸屏的液晶屏,除了具备智能手机的通信功能外,还配有检测加速度、倾斜以及心律等的传感器。通过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它可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向智能手机发送来电和邮件通知、测量用户每天的活动量并建立健康档案等。

日本索尼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也已经开发出类似的手表型智能终端(智能手表),并已上市销售。苹果公司因iPhone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智能手机业的领军者,这次新开发的Apple Watch也必将快速推动手表型终端的普及。

 

记录活动状况以及健康状态等所有信息

戴在身上的通信终端称为“可穿戴式终端”(Wearable Terminal)。除了Apple Watch那样的手表型终端之外,还有眼镜型、腕带型等各种形状。其中,美国谷歌公司研发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是最为有名的一款可穿戴式智能眼镜。

201505可穿戴式终端_f1.jpg

图:Apple Watch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德田英幸教授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他介绍说:“今后,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那时,我们可以利用内置多种传感器的智能手机以及可穿戴式终端,来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活动状况。”以电子数据所记录的个人健康状况和活动状况称为“生活日志”(Life Log)或“个人日志”(Personal Log),其中的“log”一词是记录的意思。

健康管理是生活日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例子。如今,已经有好几种能够测量行走步数、行走距离、心率、睡眠节奏等的腕带型终端和手表型终端上市了。它们所记录的信息可以随时在智能手机上显示,并且能通过应用软件提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建议,或者可以与朋友和家人共享信息,相互比较一下活动量。

如果前文所介绍的高速无线通信得以实现的话,不管用户身处何地,都可以便捷地收发大量的信息。例如,心脏病患者通过智能手机或可穿戴式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将体温、心率、所处位置、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声音等)等信息,无线传传送到经常就诊的医院。患者如果告知医院自己现在所处位置的话,当心脏病发作时,医院就能快速派出救护车前往救治。另外,医院通过分析用户的活动情况和心率等,还可以及时告知患者何时心脏病发作风险可能会增大,帮助患者防患于未然。

 

“滴”地一刷,瞬间变为专用终端

如今,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攻克一个难题:SIM卡不插入手机中也能使用。如果研发成功的话,这项技术将成为推动可穿戴式终端等各种通信终端飞跃式普及的大功臣。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是手机的“身份证”,也是一张小型存储卡,用来存储用户相关数据、进行身份鉴权及加密。手机只有装上SIM卡后才能使用,否则只是一部空机。

一张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智能手机中使用。这就是说,多个智能终端也可以共用同一个电话号码。不过,SIM卡的插入和拔出相当麻烦。现在,手机普遍受到“SIM卡密钥”的限制,只能使用特定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SIM卡。不受限制的手机称为“SIM Free手机”(无卡手机)。

研究认为,如果SIM卡能摆脱手机而独立使用的话,一个用户(同一个电话号码)就能非常简便地交替使用多个终端。例如,只要把手里的SIM卡像银行卡那样“滴”地一刷,就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终端设备:在家时,使用屏幕较大的平板终端;上班时,使用体积小的智能手机;跑步或散步时,则使用手表型终端或者眼镜型终端。而且,这些终端设备不必是自己专用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共用的设备。

此外,将来SIM卡也可用作门锁或汽车锁。就像电子钥匙那样,将SIM卡贴近读取部位就能开门或锁门。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家人或朋友的SIM卡上设置有效期或使用次数,赋予对方打开或锁闭自己家门或汽车的权利。当然,我们需要用智能手机事先向对方的SIM卡发送邮件,给予其开锁权。

20146月,NTT DoCoMo公司公布了一款便携式SIM卡(Portable SIM)的样品,不过预计2020年前后才能正式投入商用。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