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何方?
科学世界:H7N9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新病毒吗?
刘文军:在流感病毒的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根据这两种蛋白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将HA分为H1~H17共17个亚型、将NA分为N1~N10共10个亚型。理论上,HA和NA可以自由组合,我们所说的H1N1、H5N1就是针对这两种糖蛋白来说的。H7N9这种组合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曾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禽类中发现过,感染后多数禽鸟的症状较轻微或不发病,但此前从未有人感染H7N9的报告。
科学世界: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新的禽流感病毒是“中韩混血”,真是这样吗?
刘文军:这种说法明显是对我们发布结果的误读。我们怀疑是携带有H7和N9病毒片段的来自韩国等东亚地区的候鸟或野鸭,不一定是同一批次的,飞经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与当地禽类所携带的病毒基因重配了,这才形成了H7N9病毒。
这个说法是有研究依据的。2012年,韩国科学家在《一般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称,他们于2011年在本国的鸭子和野鸭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基因的N9片段。我们的实验室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H7N9病毒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在这个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基因与目前已发现的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可以向上溯源到东亚地区的野鸟中分离到的相似病毒。而N9基因,则跟东亚地区的野鸟中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其余6个基因片段,包括PB2、PB1、PA、NP、M和NS,全都来源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家禽携带的H9N2病毒。
野鸟可以在世界上自由地迁徙,从这个国家飞到那个国家,它们可是没有国籍的。
与“死猪事件”有无联系?
科学世界:流感病毒是怎么发生变异的?
刘文军: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由8个基因片段构成的。一个禽流感病毒只有一套遗传物质,也就是这8个基因片段。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是通过点突变(抗原漂移)和基因重配(抗原转换)来实现。
所谓点突变,简单说就是病毒的基因组的个别位点发生了变化,这个影响相对比较小。而基因重配,则是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节段的特点导致 的,它的变化要比点突变大得多,是整条基因片段被交换和改变。比如,2个不同亚型的病毒同时感染1个细胞,就有可能在细胞内发生基因片段的重配,在新生成的病毒中,就可能会携带经过重新排列的8个片段。这时,我们就说流感病毒“变异”了,它已经变成了新的亚型。
流感病毒的变异机制
科学世界:这次的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与前不久发生的“黄浦江漂死猪”事件,到底有没有关系?
刘文军:在“黄浦江漂死猪”事件中,当地养猪场的保暖措施做得不够,寒潮经过时冻死了很多猪。动物检疫部门对黄浦江中打捞上来的死猪进行了检验,在其体内并没有发现H7N9流感病毒,也没有发现H7N9病毒曾经在猪体内繁殖和变异的证据,这就排除了“黄浦江漂来的这些猪曾经是新病毒的重配场所”的可能。
科学世界:这个“重配”的过程,是发生在禽类还是人类的体内?
刘文军:根据已知的证据,我们推测这次的H7N9病毒可能是在禽类体内已经完成了基因重配,然后直接从禽类感染人类的。
从受体理论讲,禽流感病毒只能识别禽的受体(2,3-唾液酸受体),人流感病毒只识别人的受体(2,6-唾液酸受体),而能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说明已经具备了结合人受体(2,6-唾液酸受体)的能力。传统理论认为,猪是最典型的病毒“混合器”,它同时含有人和禽的两种受体,所以既能感染人类的病毒,也能感染禽类的病毒。因此在猪体内,两种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重配,产生的新病毒再从宿主(猪)体内排出,这时,新病毒就有可能传染给人类了。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