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型?
血型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BO”血型系统,它把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种。红细胞表面的糖链类型决定了血型种类。糖链是葡萄糖等糖类分子所形成的链状结构,就像“胡须”一样长在细胞表面。
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糖链的前端,缀有A型特有的糖。同样,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糖链的前端,也缀有B型特有的糖。在AB型血的红细胞上,前端缀有A型血特有糖的糖链和前端缀有B型血特有糖的糖链同时存在。但是,在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的糖链上,既没有A型血特有的糖,也没有B型血特有的糖。
决定ABO血型的糖链是何种物质?
红细胞表面的糖链类型决定了血型种类。O型的糖链为最基本的形状,A型及B型上都缀有自己特有的糖。AB型则含有A型和B型两种糖链。
输血时,为什么血型配型非常重要?
患者血型与输入的血型不符时,红细胞会凝集成块或破裂。
下面,我们假设给A型血的患者输入B型血为例进行说明。A型血患者的血液中含有抗B抗体,它攻击带B型糖链的红细胞。抗B抗体与B型糖链结合,使得具有这种糖链的红细胞相互凝集,成为白细胞攻击的对象。最终,红细胞会凝集成块堵塞血管,或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在损害肾小管的同时往往还伴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AB血型的人既不含抗A抗体,也不含抗B抗体,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而O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没有A型糖链也没有B型糖链,从理论上来说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患者。但在实践中,这些理论上成立的情景,可能会因为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临床输血时,首先要保证输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一致;对育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还要确定ABO血型系统以外的血型系统(例如Rh血型等)也相合;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在输血前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定血型测定无误、二者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保证受血者的安全。
为什么会有“稠乎乎的血”、“清亮亮的血”的说法?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外,血液中还含有蛋白质等各种物质。因此,血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黏性。我们把那些过于黏稠的血称为“稠乎乎的血”。
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质不断增多,也是造成血液黏稠的一个原因。如前面介绍的那样,胆固醇增多时容易引发血管疼痛、动脉硬化或血栓相关疾病。此外,如果体内缺乏水分或患有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血液也会流通不畅。
“清亮亮的血”虽然意味着身体健康,但是“清亮”过度的话也会出现健康问题,例如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这时血液比较容易流动,但作为氧“搬运工”的红细胞,则会因为数量过少而疲于奔命,无法为身体各处充分供氧;心脏则需要加快跳动、提高心输出血量来弥补含氧量不足,这样就会加重心脏负荷,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长期严重贫血的话,还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